栏目导航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常海霞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引起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概念、训练思维、习得方法、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关于深度学习:

国外: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此后,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深度学习,Biggs和Collis(1982)、Ramsden(1988)、Entwistle(1997,2001)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近年来,深度学习愈来愈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inton教授和他的学生Salakhutdinov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开启了21世纪深度学习在学术界的浪潮。

国内: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且有待深入。国内教育技术界对深度学习的关注与AECT2004教育技术概念的传播有密切联系。黎加厚教授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提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思维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郭元祥教授指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需要建立在教师深度教导、引导的基础之上。深度学习只有走向深度教学才更具有发展性的意义和价值。深度学习注重让学生沉浸于知识的情境和学习的情境,强调批判性思维,注重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郭华教授提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她强调,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发、促进、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强调迁移和应用,不仅强调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更强调迁移与应用的教育价值。

关于情境创设

在教育学领域首次提出“情境”的是杜威,20世纪初,他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步教学法(情境一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结论),使情境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有机组分。其后,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以及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都强调了情境的创设。有关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主要是情境认知理论,其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两大领域。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Brown, Collins, Duguid等人于1989年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中首次提出“情境教学”这一概念,并较为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之作。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莱夫等人提出了《情境学习一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情境教学实践方面,基于两大不同领域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一类是立足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制等,另一类是立足于人类学领域的贾斯拍系列。“情境教学”成为2001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主题之一,美国华盛顿州立学校情境教学联盟对情境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国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较早,为国内情境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吉林是我国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情境教育研究从1978年开始至2019年为止己41年。李吉林借鉴国外,结合中国“意境说”,概括出“真、美、情、思”四核心要素,开创了一条“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学体系,建构了“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一情境课程”的理论框架,共出版包括《40年情境教育在路上》和《李吉林儿童情境学习丛书》等在内的28本著作。从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开始进行全国情境教育研修与推广,情境教学的研究从语文学科开始,辐射到各学科,逐步成为各科研究的热点。

目前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情境的分类,情境创设的原则等,但也存在着不足,在情境认知方面,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有一些误区,出现情境教学与情景教学混用的现象;在情境教学实践方面,有情境碎片化、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在情境教学评价方面,没有成型的评价体系,缺乏对无效情境教学的分析,对情境素材的梳理以及情境所承载的核心素养取向的分析。另外,情境教学还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研究价值

1.主要观点: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优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挑战真实的任务型问题,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即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形成概念;又将在前一个情境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即情境——知识——情境。

2.研究价值

    长期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一味追求知识传递的“有效”与“高效”,导致教学浅表化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教师不厌其烦的教授,学生却厌倦学习,没有深度思维,不能迁移和应用,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更谈不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这样的教学因固守教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合适的情境的创设,即使有情境的创设,也因为情境不持久、没有深度,不以学生为主体,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和积极参与,不以解决问题为基础,从而使习得知识和获得技能以及培养素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积极参与,对情境中的对象进行认知和加工,通过挑战任务型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等,并能达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1)本研究着力于目前课堂教学的浅表化特征,将现实调研与理论相结合,进而丰富深度学习的校本化实践。本研究注重学习内容与教学情境的有机整合,注重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研究者关切到新课改,着力于明晰目前课堂教学的浅表化特征和原因分析,能够为初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2)本研究结合课例研究等行动研究方式促进情境教学的纵深化、连贯化与具身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此次课程改革深化中将课程的目标定位于核心素养,并期望达成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本课题正是定位于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凝练,以期通过调查分析、课例研修的试误改进,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挑战任务型问题,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即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形成概念;又将在前一个情境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即情境——知识——情境。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⑴深度学习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时间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在本课题中是指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学习。

⑵情境创设

 李吉林概括出“真、美、情、思”四核心要素,开创了一条“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学体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指”有情之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支援学习者主体学习的场域,是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好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真实、理蕴、适宜、情深、意远等特点,具有认知、交往、发展、生成的多维功能。情境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声临其境”、“身入其境”、“思随其境”、“心融其境”。

⑶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引起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概念、训练思维、习得方法、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教学中的“真、美、情、思”,真:真实性,一方面指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审美;“情”:情绪与情感,情绪指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引起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情感指树立学生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思”:即科学思维,通过思维训练培养高阶思维,最终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明晰初中课堂教学浅表化的基本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明晰初中课堂教学浅表化的基本原因。初中课堂教学浅表化的基本原因较多,碎片化是原因之一,教学内容杂乱无章,缺乏情境的串连,没有选择和聚焦,缺少思考,没有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只是走马观花,最终收获“一地碎片”。

2.生成丰富且优质的初中情境教学进行深度学习的课例

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生成丰富且优质的初中情境教学进行深度学习的课例。在教学设计时,把知识转化为问题,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凝炼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一般教学范式以及变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凝炼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一般教学范式以及变式,将教师的深度教学变为一种习惯,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做事”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初中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教学浅表化原因解析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了解初中情境教学的现状,查询并整理当前深度学习的有关论文和专著,分析目前课堂教学浅表化的原因,完成《初中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教学浅表化原因解析》的研究报告或论文,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借鉴。

2.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情境教学现实样态探讨

通过行动研究法,观察分析目前普遍存在的关于情境教学的现实样态,探讨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情境教学?怎样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如何避免情境教学的碎片化?如何评价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3.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课例研修

通过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课和展示课,以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的课例为载体进行实践研修,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修后撰写课例研修报告进行总结反思,为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不断完善深度教学。

4.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情境教学改进与模式提炼

总结课堂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策略,写成报告或论文,并将其凝练成具体化、可操作化、便于教师理解、把握、运用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查阅大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之后对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为后面的论文撰写奠定甚础。

2.问卷调查法:编制问卷,调查初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变化以及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感受。

3.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实践--反思的步骤展开课例研修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研究探索中,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反思、随笔、课件等,对经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并凝练成教学模式。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4月-2021年9月)

1.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教育理论和方法准备。

2. 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和开题工作,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年9—2022年12月)

对照课题方案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定期举办课题研讨会,围绕课题,每次研讨活动确定主题,对活动过程、收获及结论及时记录;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总结典型案例,形成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6月)

整理研究资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完成教学案例、论文集资料汇编;积极推广研究成果,申报结题。

五、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1. 主要观点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优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挑战任务型问题,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即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形成概念;又将在前一个情境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即情境——知识——情境。

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研究着力于目前课堂教学的浅表化特征,将现实调研与理论相结合,进而丰富深度学习的校本化实践。本研究注重学习内容与教学情境的有机整合,注重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研究者关切到新课改,着力于明晰目前课堂教学的浅表化特征和原因分析,能够为初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2)本研究结合课例研究等行动研究方式促进情境教学的纵深化、连贯化与具身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此次课程改革深化中将课程的目标定位于核心素养,并期望达成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本课题正是定位于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凝练,以期通过调查分析、课例研修的试误改进,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挑战任务型问题,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即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形成概念;又将在前一个情境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即情境——知识——情境。

六、研究基础和预期成果

1. 课题组

主持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多年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的新北区“十三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等待结题。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着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和科研经历,曾先后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2. 研究基础

⑴(美)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为了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⑵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⑶吴成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9)

⑷吴举宏.走向深度学习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7(10)

⑸李吉林.李吉林文集 卷一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⑹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⑺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⑻豆海湛.体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1)

3. 研究保障

学校非常重视这一课题研究,对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召开各种研讨会等大力支持,学校按实际需要投入经费,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运行。

4. 研究预期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初中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教学浅表化原因解析

研究报告

或论文

2021.10

冯小强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讨

研究报告

或论文

2022.4

眭文英

钱以积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课例研修

案例集

2022.9

王小燕

马丽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情境教学改进与模式提炼

论文集

2022.11

蒋海珍

王丽业

最终成果(限3项)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3.4

毕晓丽

何雁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案例和论文

汇编手册

2023.5

赵萍华

高玉荣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3.6

常海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安家希望路2号   电话:0519-85973666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