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中的“小群体学习法”
常州市安家中学 徐丽萍
1 前言
目前,中学排球课教学中存着许多问题,体育教学中普遍低估学生的潜能,片面强调学习的“直观性”、“巩固性”、“循序渐进”等原则,置学生于被动的,消极的学习地位,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体育教师上课“一言堂”,采取的教学方法、练习手段缺乏针对性。不少教师是机械地备好课,定式的教学方法、步骤、时间和次数,学生很少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相互间交往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中学排球教学应向“小群体”组织形式、高练习密度、多向交流的方向努力,将小群体学习法引入中学排球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交往及社会性交往需要,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将课堂的“教与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排球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是充分考虑了排球教学中的集体配合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其目的在于探讨小群体学习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为中学体育教学课型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小群体学习”模式的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
小群体学习模式有时也称为“小集团学习模式”其教学思想的背景比较复杂,但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是在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式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3 “小群体学习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可行性
3.1 “小群体学习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小群体学习法”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态度,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群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人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努力尝试就会成功,从而为自己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素质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策划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以发挥其优势,能充分表现出认识的能力,同时也去帮助他人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功感,对他们完善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例如:在排球教学中,学生了解动作要领后,教师布置练习,让每组“小群体”自己选择练习动作的手段与方法,并通过练习后进行一次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比赛,这时学生热情高昂、各抒己见,提炼最佳方案。结果,见每组“小群体”的表演都非常认真,在比赛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小群体”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小群体学习法”教学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群体学习法”的教学组织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教、学、练的主要过程,“小群体”练习以合作为主,团体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群体”的利益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小群体学习法”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更贴近学生,更愿意和教师探讨技战术上的问题,谈自已看法和学习体会。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学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教师在教学排球下手发球时,先可以组织1分钟自由发球比赛,比赛时,每组“小群体”成员都纷纷讨论发球手势,出手的力量、角度、方向怎样等等,学生发得非常认真,而且开动脑筋。最后教师及时总结、引导、讲解,下手发球的动作要领,以及如何才能发的远,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发球,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和竞争的乐趣。
3.3 “小群体学习法”教学有利于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
主体意识是在当团体共同改造和占有客体的过程中通过多级主体的交往建设起来的。“小群体学习法”把自主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主体间不断交往,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使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性格,知识、技能都能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内经和升华,都能主动地适应“小群体”活动,为他人接纳,为他们暗示、感染,与他人友好相处,给每个学生自由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从而体验到合作取胜的乐趣。因此,“小群体学习法”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另外“小群体学习法”,在练习中,要求每个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练,练习结果,先是小组自己先评价,改进后,再练习,最后来考试评价的。“小群体练习法”要求大家一起学习,相互激励,促进学习,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教师在教学排球对垫技术时,有的学生垫球时喜欢两人距离近一点,约 3米左右,有的则喜欢远一点4米或5距离,有的垫球时喜欢抛物线高一点,而有的则喜欢平一些,还有些学生垫球基础很差,几乎没有学过排球,但有的很好等等。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组,安排小组长进行分组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合理的搭配,像好坏搭配、各种风格不同的搭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移动,而且还能把握球的落点、方向、力量大小等等,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4 同学间的互助精神得到发扬 , 课内教学在课外得到以延伸
“小群体学习法”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原来身体素质较差、害怕体育课的同学,在伙伴的鼓励下,逐渐喜欢上了体育课。每到课余时间,学校操场人群明显增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在锻炼中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学生的交际能力 , 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学生能有效地组织和指挥伙伴们进行游戏、热身、训练和排球比赛等活动; 语言、口令、指挥等技能也得到提高。随着该方法的实施,在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观念、行为和热情。全校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4 “小群体学习法”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4.1 “小群体学习法”是建立在学生相互间对学习活动负有重要的责任的基础上,这种责任的持久性能持续多久?因此,在学习教程中,老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性。例:教师可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不断改换小组成员,推荐不同的组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例:在小组的每一个小组完成一项集体任务或练习得一分,在一段时间内所得到的分数作为这个小组每个成员的奖励分数。
4.2 “小群体学习法”它是自由组合,自由交往而组成的一个“小群体”,如果在一个小组中没有一个善于言辞或有能力的学习,那么这个小组成员掌握某项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就无法得到保障,能力较低的学生会变得十分被动,甚至对集体的任务漠不关心,所以在安排“小群体”时也应该注意把能力不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并且教师应积极做好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3 “小群体学习法”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群体学习法”是一种有效传授知识技能给学生的方式,这局限于需要学习或掌握知识的活动和任务中,所以在“小群体练习法”练习时要让学生多加思考,要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练习,然后找寻一种适合自身的锻炼之路。例如:一群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以使他们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或者专长爱好不同的几种类型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学习,让他们在学练中互补得到不同练习手段,这段不仅会给小组其它成员带来进步,而且也能得到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激发学习体育兴趣和创新的作用。
5 结论
(1) “小群体学习法”的教学法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个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能在练习中得到较好的发展。
(2) “小群体”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时,要真正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以诱导自主练习为主线,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时间、空间安排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到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
(3)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虽然“小群体”教学法有助于教学,但并不是任何教材、任何课时都能适用,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的特点、不同课时有选择地进行“小群体”教学法。
(4) “小群体”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练,从表面上看,教师轻松了,其实,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要有新观念、 新思想,课堂上能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适度引导,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练习。学生创新学练中,老师应考虑以怎样的身份接近学生,参与练习。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把握好引导的时机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