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父栏目文章>>教研组>>体育组>>文章内容
论文
发布时间:2010-10-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jzx001

浅论中学体育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常州市安家中学    徐丽萍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个性倾向和智力差异的分析,提出中学体育教学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和评价方法分层方面实行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旨在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字:中学体育教学   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前言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起码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和能力以及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所谓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上,还表现在其身心发展和体育素养的发展上。体育教学时,把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分别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个体差异

1.1 身体素质差异

无论是从事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人们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技能的优劣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结构的特点和每个同学不同的身体素质基础差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

1.2意志品质差异

意志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也是一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某些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人格构成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现代生活中,一个人是否具备克服内心障碍和排除外在环境制约的坚韧品质,有无抗挫折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奋发向上的精神,不仅关系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个人生存进取的基本条件。由于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学生不同的意志品质,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处在父母的溺爱,老师的关爱,学校的博爱的环境下,更是形成了少部分的意志品质坚强和大部分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的悬殊对比。

1.3个性倾向的差异

个性倾向是指个体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而其中的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一个人的心理倾向和其他心理因素无一不受世界观的调节和制约,决定着一个人的总的思想倾向,起着统帅的作用。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每个人存在社会环境中,有各自的个性倾向,体育教师应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的差异,虽然有差异,但是还是能从诸多的差异中,找到个性的共性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4 智力差异

就像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类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智力差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智力发育、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能力等都会影响其对教学的接受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智力差异,而实行分层次的教学。

2 中学体育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2.1识别个体特点,学生分层

全面了解学生。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授的对象情况程度,决定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体育教师可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课中测试、课后观察和谈话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点、智力水平、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体的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体育分层或学生分组教学活动中,注重体育骨干力量培养。教师可分别指定体育骨干牵头组织学生分散学练,将体育课分散教学由教师独自应付变为在体育骨于带队指导下督促学练。一方面不仅使体育骨干在带领学生学习中获得锻炼机会,增长才干和增强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工作负荷量,促进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 “活”的, 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对学生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实际学习和发展的情况可升高或降低层次,这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提高意志品质。

2.2 体育教学目标分层

体育目标分层正是根据三个层次学生水平分层制定符合其各自特点的教学目标,这样每个层次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锻炼,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与之相适宜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才具有激励性和目标性。在教学目标上,对高层学生,教师要注意发挥其优势,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时,教师随着对于其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及确定协助教师组织与帮助其他同学练习的目标;对中层次学生,大多数学生属该层次,教师应加强全面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激发其兴趣,发挥其潜力;对低层次学生,因他们可能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智力和个性差异较其他学生差,体育教师应重点培养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身心素质,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和循循善诱的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其薄弱环节,使他们能够通过体育课活动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手段和方法分层

采取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性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相对高层次的学生主要给予指导,对于相对中间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示范、纠正错误、讲解教学内容技术要领;对于相对低层的学生主要采取讲授法、示范法、模仿练习和重复练习。各层次的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练习和个人练习相结合,可以是集体教学和单独辅导相结合,可以是不同层次小组的比赛和不同层次个人动作的展示相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尽量能够灵活多变,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科学合理的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尽管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但同一层次的学生应用同一尺度去衡量,使同一层次上的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良性竞争的心态。对于没有量化指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给予学生学习效果评定时,应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和公正,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评价过程中及时给予激励、校正, 表扬“闪光点”与指正暂时的不足,及时认定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这个评价过程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和教师今后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信心、提高学习欲望,培养更高更远的理想,同时稳定和增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实行分层教学, 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培养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不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向着有难度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生理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3.

[2]常汝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

[3]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进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

[4] 马云杰.中学体育同项目分层次教学初探[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8).

[5] 严均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J]. 科教文汇, 2008(1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安家希望路2号   电话:0519-85973666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70号